
誤戲誤三牲(Gōo-hì gōo sam-s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誤戲誤三牲(Gōo-hì gōo sam-sing.) 意思是指沒有扮仙,所有的祭祀科儀都無法進行。 扮仙戲在傳統歌仔戲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環,扮仙戲同時也是向神明表達人們心中的祈願,也希望透過這樣的吉祥戲賜福給人們,因此扮仙在臺灣漢族的宗教信仰、民間戲曲習俗中仍相當神聖。
在想這系列的名子時歷經波折,想要一個既不那麼直白,又富有寓意的好名子,可惜我不是算命的XD因緣際會之下選修了歌仔戲文化的課程,才知道這個俗諺,在了解背後寓意時我就在想「就是他了!」,我在想這句俗諺不會只是表面上所說的,像是某種都市傳說的禁忌,而是一種對於信仰的態度,因此我將這系列取名為誤戲誤三牲,用來表達對文化的敬意。


關老爺前往東沙島泡茶聊天,可能還體驗了DIY麵包工坊和看了珊瑚礁吧~題外話,東沙島上有台灣最南端的郵局喔!另外從這張剛好可以看到二位膚色的不同紅

這張是第一次畫東沙大王~描繪的是祂漂流到東沙島上前的途中


關老爺前往東沙島泡茶聊天,可能還體驗了DIY麵包工坊和看了珊瑚礁吧~題外話,東沙島上有台灣最南端的郵局喔!另外從這張剛好可以看到二位膚色的不同紅
東沙大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系列最一開始畫的便是來自一般人無法踏足的東沙環礁群島上的信仰-東沙大王廟。
說起來也是緣分,在疫情爆發的那些年裡,我和朋友上完線上課後百般無聊又不能出去走走,於是我們突發奇想要來趟google地圖之旅,才偶然之間在地圖上看到這間廟與了解到東沙大王的軼聞故事。
民國34年二戰結束,東沙島回歸我國管轄,民國37年盛夏,發現一艘獨木舟擱淺在東沙島沙灘上,舟內有著一尊面目模糊的神像,不知從何地乘風破浪來到此處,島上官兵把神像當做成關聖帝君,覓地蓋廟供奉,並尊為東沙大王。
有位軍官曾表示他擲筊請示大王真身是何神尊,而大王否認是關聖帝君,也未說明是哪位神尊,並表示祂屬何神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祂能保佑島上官兵平安。

設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了解東沙大王的故事後我以關公的形象去進行改造,又因東沙島上特殊的軍事地位,便將關帝帽改為海巡署官兵帽,由於祂神祕的形象,在帽緣添加了株廉來遮擋面部,而面部無真實臉孔,臉部的木紋是參考漂流木的紋路,膚色和另外設計的關聖帝君形象做區分,是像常居於豔陽下曬過的紅棕色,服裝上也結合了傳統關聖帝君形象的綠袍,再加上以東沙環礁這個特殊地形做為參考,設計出的珊瑚紋路與有著珊瑚裝飾的青龍偃月刀,褲裝的部分則是參考東沙島上的氣候做出較為方便舒適的修改,光腳更助於在沙灘活動。
對於東沙大王雕像的來源眾說紛紜,我已其中一個猜測為靈感編寫故事製作了動態分鏡。


吉他造型的青龍偃月刀!非常帥氣的金屬色,如果需要還可以伸長!揮舞時還有匡匡匡的聲響,自帶BGM的(比讚)


設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關公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個非常帥氣的形象,每當在影視中看到關公身騎赤兔馬、手拿青龍偃月刀橫掃四方的霸氣身影,腦中不由自主的為祂配上重金屬音樂,因此我以這個概念去設計祂這身中式龐克的造型,手中的青龍偃月刀變成可以伸縮自如的電吉他,揮舞時還可以聽到匡匡匡的聲音,真的非常霸氣。

◆ 青龍偃月刀
關聖帝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良人,生前最早的紀錄是存在於「三國志」,約生於東漢桓帝延熹年間,當時正值黃巾賊作亂,四處燒殺擄掠,各方只得以仰賴地方民團自保。在當時劉備是屬於皇室的旁支,那時劉備也聚集精銳成事,關羽和張飛的加入,「桃園三結義」便是在描述三人義結金蘭的故事。





設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網路上很常可以看到學生拜完文昌帝君後的特殊遭遇,總覺得文昌帝君會選擇最快最有效率的方式去幫助學生讀書,非常果斷直接,但心裡又會覺得文昌帝君會是個外表輕飄飄的白衣書生模樣,有著這樣的反差感,穿著較為居家舒適,很適合長時間沉靜在書海中,白色罩衫是透紗設計,上面有著竹葉概念的刺繡紋路。

◆ 文昌筆
文昌帝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昌帝君本名為張亞子或張惠子,傳說為晉朝人,非常孝順母親,做官時不幸戰死,百姓們懷念他給他立了一座廟當作「雷神」拜,靈驗異常,百姓們有求必應。古代自科舉考試制度建立之後,每逢考季,都會有許多考生前來膜拜祈求,保佑考運順利、金榜題名。後逐漸從「雷神」演變成「梓潼神」,由於信仰的傳佈,使得梓潼神信仰,與傳統觀念中掌管文學的文昌星相混合,又有一說法是梓潼神被視為文昌星轉世、化身,主掌科場命運及士子的功名利祿。



不知道通往何方的十字路口上,一串20的餘芳流連在城市的車水馬龍中。 你是否在停等紅綠燈時聞過這股芬芳?一朵朵白玉被遞到面前—玉蘭花,在早期是流行於婦女間的裝飾,配戴於衣襟或秀髮上,不但美觀又香味宜人,當時便有販賣玉蘭花的行業。 現今玉蘭花也成為了撐起部分弱勢家庭的支柱,販賣玉蘭花的成本低,入門門檻也比較低,這對於年長者、無法長期勞動者或是身心障礙患者等來說,是個可以填口溫飽的選擇之一。 另外「拜拜時若聞到玉蘭花的香氣,那代表神明認同你是個善良的人,必會有所保佑。」因此也可以在廟宇中看見貢奉整盤堆疊的玉蘭花。

「大襟衫」,在清朝至日治時代幾乎在漢人間人手一件,隨著新式教育在台灣推行,人們也開式漸漸接受西洋文化,西洋服傳入使得原本平面剪裁的大襟衫,開始有了一些更立體的設計,短至臂膀略顯腰身的版型、七分喇叭袖的剪裁,加上西式裙、長襪、皮鞋...等等,漸漸成為當時的流行。 。◈。◈。◈。◈。◈。◈。◈。◈ 醬子的搭配真的好可愛呀!前幾天偶然想起大襟衫搭配西式裙的造型時這麼想著「不知道讓神明們穿上這些衣服會如何✨️」,這系列就這麼誕生了

設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從小家裡就有常去的媽祖廟,而當時母親常常和我說他和媽祖一樣來自同鄉-泉州,因此我找了很多泉州的服飾,將泉州惠安女的頭巾和蟳埔女的簪花結合成現在的裝飾,再改造媽祖故鄉-湄洲女的盤髮造型,在衣領、裙擺花紋和襪子上都可以看到海浪的造型,用來凸顯祂是海上女神的形象,特別在眼睛方面選擇沉穩的墨藍包圍清澈的海藍色,來凸顯媽祖娘娘的沉穩與如海般遼闊的慈悲心。
天上聖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媽祖原名林默,暱稱「默娘」,又稱天上聖母,生活於北宋時期之興化軍莆田縣。據稱,她聰慧過人但沈默寡言,並成為一位釋道兼修的仙姑,為人占卜禍福,而終身未婚。在羽化後,傳言祂常以「著紅衣長髮素顏美麗女性」之形象在洶湧海濤中顯靈,並能使颱風轉向,而保祐船隻航行之平安。

◆ 服裝正反面







設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隨著演變和社會文化,觀世音菩薩漸漸由原本男性形象轉為女性形象,
這裡便由男性形象為主加入女性特質去呈現外貌,由於家裡也有在拜觀
世音菩薩,便以家中神像也是常見的白衣形象為原型來設計服飾,在設計服裝時總覺得觀世音菩薩會是很高挑的,所以除了身高設定上,也在鞋子上設計成高跟短靴,腹部的裝飾是蓮花。

觀世音菩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觀世音菩薩:在大乘佛教的信仰中,稱祂是阿彌陀佛西方淨土中的大菩薩,與大勢至菩薩同為西方極樂淨土中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菩薩。觀世音本名「不眴」,是無量劫前轉輪王無諍念的長子,因為其在寶藏佛前發願,菩薩因地具大悲心,普令眾生離苦得樂,因此寶藏佛為其命名觀世音。





設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家最親近的伯公!我以常見的台灣長輩形象做為原型去設計服裝打扮,又覺得福德正神會是個很親近年輕一輩的長輩,便添加了些潮流元素。
我以自家附近福德宮的由來製作的互動網頁
「昨天我夢到蛇了!」
「是土地公來要香油錢了啊。」
從小到大常常聽身邊的長輩這麼說著,並帶著我來到那間就位在轉角的土地廟,雖是小廟香火卻如大廟鼎盛,那是我們市場人的期盼,願生意興隆,願恭喜發財。
曾經在廟的另一邊,走過大馬路後那棟半廢棄的大樓可沒有如今這般荒涼,夜市、小吃、電影院!好不熱鬧!
但此景如幻彩的泡沫轉瞬即逝,那是一場名叫夢的戲啊!那尊土地公不知道何時就在那,夢裡的人很困惑,怎麼會有神像在這廢墟中。
就像那棟大樓,雖然廢棄了,卻還是如此醒目,或許它(祂)也不想被忘掉吧,也許它(祂)也想被找到吧!
所以才努力呼喊睡夢中的人……
「快找到我吧!」
福德正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福德正神:其一說法為周朝一位官吏,名叫張福德,為人公正,體恤百姓生活困苦,做了許,善舉,但他死後,接任的官吏,上下交征,無所不欲,民不堪言。這時,人民想到張德為政之好處,念念不忘,終於建廟祭祀,取其名而尊稱為「福德正神」。





設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說開始這系列創作的原因是東沙大王,那麼真正第一個繪製的神明正是虎爺,最一開始的造型如上面圖庫中第二、三、四張這樣,最近才感覺到,虎爺的髮型會更像如今這個造型般狂野點,便進行了改造,原型是參考了新莊虎爺宮的天虎將軍神像,虎頭人身正是祂一大特點,手中拿的便是宮裡的「專打心術不正小人」棍棒,身上的服裝和掛飾主要也是參考這裡。

天虎將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虎爺為台灣廟宇常見的配祀神,常祀於神桌下。負責巡守廟殿,也是山神、土地公、王爺等神明的座騎。
主祀虎爺的廟宇不多,新莊虎爺宮就是少數主祀虎爺的宮廟,新莊虎爺宮虎爺將軍的造型十分特殊,頭戴王爺帽、手持如意與銅錢、腳踩元寶和鯉魚,因宮主崇敬虎爺將軍,並將他所供奉的虎爺將軍帶上王爺帽,而如意、銅錢、元寶和鯉魚象徵著招財進寶、年年有餘。
新莊大眾爺出巡時,總以虎爺將軍為先鋒,吃過上千萬的炮竹,宮中的武轎和神像也未見有所受損





設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眾爺的形象是參考新莊大眾廟的文武大眾爺,聽說有另一個說法是文武大眾爺生前其實是兄弟,我便以這為靈感將二位的樣子設計得相向,宛如親兄弟般,外貌年齡上比較偏向青少年的年紀。
文大眾爺的裝扮是參考日治時期讀書人的裝扮,中、西、日式的組合打扮,神像造型上,文大眾爺袖子長過於手,因此沿用這樣的造型。
武大眾爺的裝扮為了更方便活動,所以採用機能造型,髮型上跟文大眾爺流順的髮型相反,是稍微凌亂的翹髮。

文武大眾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大眾爺」之名指未參加戰爭、械鬥、因貧病過世的亡魂們。
「武大眾爺」之詞乃為因戰亂、械鬥殉身的亡魂們。 祂們被視為是無主孤魂中的鬼酋,可號令眾鬼,並能有定陰陽是非曲直、緝拿惡鬼的司法神格。

◆ 鹹光餅




設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無形將軍也是相當親民的一位神明,為了更親近信眾,在雕塑神像時便要求將衣服改為較為現代的西裝打扮,因此服裝上也沿用這樣的造型,帽子邊緣常常憑空出現繡球花的小花朵,那是在無形將軍府旁常常盛開著繡球花非常漂亮!這裡也給無形將軍設計了一台重型機車名子叫「賓順風」,後座的位置安裝了安全座椅,傳說北宜公路上常常有好兄弟「搭便車」現象,為了減少這樣的情況造成民眾困擾,無形將軍有時候會擔任專車司機來確保用路人安全。

無形將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傳,在幾十年前,台中北屯區北聖宮大聖爺到宜蘭進香,回程途中行經北宜公路時,無形將軍就依附著大聖爺一同回到台中,後透過大聖爺乩身傳達自己是宋朝人,姓陳名宏俊,死於海難,後屍體漂流到北宜公路旁的山坳處,恰巧太上老君雲遊至此,並隨之修行,現奉玉旨,將在北宜公路上保佑信徒行車平安。
因此台中北聖宮於北宜公路越嶺點建立無形將軍府,並遵照無形將軍指示雕塑頭戴黑色禮帽,身著西裝的神像(據說無形將軍為了更親民,便決定以此形象雕塑神像。),就此無形將軍保佑著世世代代人們來往車輛平安。

◆ 賓順風




設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八王公的參考犬類品種是德國牧羊犬,主要來源是廟內桌上祭拜的十八王公神像外型如德國牧羊犬,服裝的部分參考地方特產種子的造型,腰帶的部分也是綁粽子的棉繩。
十八王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傳清朝同治年間,一艘翻覆的帆船隨風漂蕩在石門外海,居民發現前往察看,只見船上17人全數身亡,只有一隻狗倖存下來,當地居民將船拉回岸,在山腳下挖了墓穴要將遇難17人合葬,倖存下來的狗最後也以身殉主,乃將其與十七位主人合葬一塚,並建廟祭祀。



傳說菁埔夫人和麥寮拱範宮黑面三媽一同打敗蟾蜍精後便結為金蘭🤜✨️🤛


菁埔夫人游四方 無人能敵霹靂強 蟾蜍田螺來作祟 中毒臉藍三日亡 姊妹鬥陣免驚惶 打到牠們叫媽媽 求饒誓言不作怪 感謝夫人佑地方

傳說菁埔夫人和麥寮拱範宮黑面三媽一同打敗蟾蜍精後便結為金蘭🤜✨️🤛
設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開始要繪製夫人時其實挺不自信的,主要第一次繪製特殊膚色,後來才在神像上找到藍色搭配粉色與白色的配色十分好看,菁埔夫人驍勇善戰,於是在設計衣服時也選擇了方便行動的裝扮,身上的裝飾也是參考夫人的神明衣來設計,夫人腳踩的滑板便是玉皇大帝賜予的王船-雙帆母之鐵戰船。傳說當初夫人因無腳力遊巡四方,於是向玉皇大帝要求賜予王船,但當時玉皇大帝覺得已經賜予夫人五方旗了因此不願意再給予王船,又不願意明說,便指向天庭目前無神能駕馭的最大的王船,希望讓夫人知難而退,殊不知夫人一聲令下便輕鬆將王船開走了。

◆ 手工縫製的菁埔夫人漁夫帽
菁埔夫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朝乾隆年間,一個女孩隨父母從福建渡海來台,瘟疫四起、霍亂不斷,女孩的雙親沒多久受疫而終,獨留她一人在世,那是夫人的第三世,那時名為楊金香,夫人自小聰明過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又練得一身好武藝,她獨自一人在雲林一帶行俠仗義,深受世人尊敬。
雲林湖口鄉下寮村,村中有口井,井中有隻蟾蜍精作怪,村中在順寮宮坐鎮的二品夫人,因為是文駕敵不過蟾蜍精而向出遊至此的菁埔夫人請求幫忙,夫人不忍心看村民受苦,便與蟾蜍精大戰了三天三夜,後因不習水性遭蟾蜍精咬傷,身受毒害臉色因此變青,在危機時刻,觀世音菩薩化身一民婆婆指點夫人可向麥寮拱範宮的天上聖母黑面三媽求助,於是夫人立馬靈魂出竅前往拱範宮請求和黑面三媽一同打敗蟾蜍精。
打敗蟾蜍精後,夫人將其收為部下兵將,並於黑面三媽結拜為金蘭姐妹,尊稱四媽,但由於四字不吉利,而後又由乾隆皇帝加封為「菁埔夫人」,持續留在人間顯聖救世。
玉皇大帝聽聞菁埔夫人的事跡後,傳其於殿前,並封為「御前一品陰陽按差司欽差大人菁埔夫人」,賜「尚方寶劍」和「欽差大臣金印」和「五方神旗」,並賞賜玉咒文以表其代天廵狩之職務。


誤戲誤三牲|姉貴 飛虎將軍就年代來說是個非常年輕的神明,至今也才101歲而已很好溯源,甚至建廟當時他的姐姐也大老遠從日本老家來到台灣,並送給廟方飛虎將軍生前的照片(目前查詢資料只有提到姐姐沒有提到其他家人),如今照片也擺放於廟中展櫃。 因為年代很接近,似乎更能感受到無論是姐姐(家人)的角度,或是飛虎將軍的角度,對於這整件事複雜的感情,這讓我很感慨便畫了這張,也悄悄的訴說願當年的悲劇不再發生在任何人身上



誤戲誤三牲|姉貴 飛虎將軍就年代來說是個非常年輕的神明,至今也才101歲而已很好溯源,甚至建廟當時他的姐姐也大老遠從日本老家來到台灣,並送給廟方飛虎將軍生前的照片(目前查詢資料只有提到姐姐沒有提到其他家人),如今照片也擺放於廟中展櫃。 因為年代很接近,似乎更能感受到無論是姐姐(家人)的角度,或是飛虎將軍的角度,對於這整件事複雜的感情,這讓我很感慨便畫了這張,也悄悄的訴說願當年的悲劇不再發生在任何人身上
設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本設計飛虎將軍的過程中查閱了很多有趣的軼聞,這才發現祂是個十分瀟灑的人呀!因此在髮型上做了宛如強風吹過的造型,也呼應祂駕駛戰鬥機的飛行員身分,服裝的部分參考神像本身日本海軍服飾和生前照片中飛行員的裝扮來結合,在傳聞中人們常常在農田看見祂白色的身影,因此在服裝上和頭髮都選擇了白色。
飛虎將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44年台灣秋冬的天空灰濛濛,當天的天氣十分惡劣,連日頭的光都看無。
炮擊聲四起,台灣沖航空戰就此爆發。
咻--
一架架戰鬥機飛過台南海尾寮莊,美日兩軍對戰,此時一抹紅光劃過天際,一架戰鬥機機尾被擊中,正冒著火光,那正是杉浦茂峰(飛虎將軍)所駕駛的零戰32型,眼看快要墜入,祂原本可以提早跳機,或許就不會客死異鄉,可當祂看見地面那片部落……
沒時間猶豫了
原本正在墜落的戰鬥機被吃力的抬起,確認好只會墜落在魚塭農地間後,杉浦茂峰才跳機求生,可天公不作美,只聽見陸陸續續的炮擊聲,祂感受不到降落傘的支撐,一瞬間一切都變得如此寂靜。
在後來,當地魚塭裡的魚各個翻肚,耕牛也病了,居民時常在夜晚看見一身白衣的青年在魚塭農地間徘徊,他們請示朝皇宮的保生大帝才得知,那白影正是當時於此殞命的士兵杉浦茂峰
1971年當地村民就在杉浦茂峰墜落地附近建廟供奉祂,並將杉浦茂峰尊稱為飛虎將軍,其中飛虎就是指戰鬥機的意思。

◆ 飛虎將軍百年聖誕千秋祝賀短片

木鞋踏在沙攤上毫無聲響,但海浪願意跟著合唱🌊 好喜歡荷蘭的傳統舞蹈呀,隨著舞蹈,腳上的木鞋喀喀的響好療育 舞蹈姿勢是參考荷蘭傳統舞蹈喔!



木鞋踏在沙攤上毫無聲響,但海浪願意跟著合唱🌊 好喜歡荷蘭的傳統舞蹈呀,隨著舞蹈,腳上的木鞋喀喀的響好療育 舞蹈姿勢是參考荷蘭傳統舞蹈喔!
設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寶公主是台灣數一數二特別的外國籍神明,雖然身分眾說紛紜,但其中一個說法便是歷史上重要件事件主人翁之一-羅發號(又稱羅妹號)事件的杭特夫人,因此服裝上也藉見了與其相關的影視-斯卡羅中杭特夫人的服飾,八寶公主另一個身分是荷蘭的瑪格麗特公主,因此耳環的部分選擇了荷蘭國花鬱金香的造型,頭上八寶之一的絲綢頭巾也是參考神像設計,而頭上連接頭巾的珠串是來自荷蘭公主說法中祂的名子瑪格麗特的瑪格麗特花。

八寶公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傳明末清初,一位荷蘭公主「瑪格麗特」為了尋找愛人「威雪林」遠洋來台,卻在大灣(今恆春墾丁大灣遊憩區)觸礁擱淺,上岸後遭當地龜仔甪社原住民出草殺害,原本他們不殺女子,但當他們將戰利品帶回部落後,其中一名獵人因獵物不多又從返海邊,剛好撞見倖存下來的瑪格麗特,並將其殺害,帶走她身上留下的荷蘭木鞋、寶石戒指與耳飾、絲綢頭巾、珍珠項鍊、皮箱、紙和羽毛筆等八樣物品,因此後來稱之為「八寶公主」。
日治時期1931年,墾丁當地張姓居民無意間在海邊發現骨骸,於是買甕將其安置當地的萬應公廟內,大於過了兩、三年張姓居民某位親戚突然發瘋,後另建一間屋子將其關入,但其他親戚見此狀於心不忍,於是找了乩童求問神明,結果乩童開口並是一大串英文,找了翻譯才知道,原來是八寶公主因生前遭原住民殺害,心有冤屈才在此作亂,後來居民和八寶公主達成協議,答應為八寶公主建造船回故鄉,其才同意不作亂。
不料沒多久,原本康復的張某又再次發作,於是家人又再次問卜,才得知八寶公主因風雨無法返鄉,認為是上天要他留在台灣保佑當地居民,八寶公主也開出條件,要求當地居民將萬應宮三分之一讓給她,並且按時祭拜,否則不得安寧,村民答應後,沒想到發瘋的張某卻在如今墾丁國家公園門口自殺了,由此八寶公主的故事也開始流傳開來。
該廟建於恆春墾丁大灣遊憩區附近,名為「萬應公祠」,當地居民也稱之為「八寶公主廟」,而廟內八寶公主像穿著為戲服化漢服,而非荷蘭服裝。





































